8月26日至28日,为加强学术交流,由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分会主办,深圳市眼科医院承办的“第五届粤港澳ROP国际论坛暨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新生儿致盲性遗传眼底病诊治进展及遗传咨询学习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深圳顺利召开。
搭建全国学术交流平台
为新生儿视力保驾护航
8月26日下午,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林汉城、深圳市龙城医院院长、广东省康复医学会侯任副主委王玉林和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张少冲的精彩致辞拉开了大会的序幕。
林汉城主任肯定了深圳市眼科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与防治工作的成效,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学习班打造成深圳地区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小儿眼底病学术盛会平台,打造成为学术成果精品的创新平台,推动搭建全国各地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
王玉林副主委表示,开展新生儿眼底筛查有利于早发现、早干预,使康复医学与小儿眼底病专科治疗达成无缝衔接,这也是视觉康复前移的体现。新生儿致盲性遗传眼底病诊治进展及遗传咨询学习班的举办,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探讨新生儿眼底病最新筛查、诊断、治疗方法,提高早ROP筛查与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张少冲院长表示,希望各位眼科、新生儿科及视觉康复领域的专家对儿童眼底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建言献策、分享智慧,从而不断规范早产儿视网膜疾病防治联盟医院的筛查、诊疗模式,提高粤港澳大湾区ROP筛查技术水平,为新生儿视力保驾护航。
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眼底病、视觉康复领域30余名专家进行线上线下授课,共同分享国内外小儿眼底病及视觉康复最新研究成果,累计4万多人次在线观看会议直播。
成立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诊疗中心
强强联合服务更多患儿
作为在婴幼儿眼病中,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发病率约为2万分之一,是一种致命的癌症。自2003年起,深圳市眼科医院小儿眼底病科就具备RB激光、冷冻等局部治疗的能力。近些年,深圳市眼科医院小儿眼底病科在RB筛查和治疗领域,与我国内地、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众多国家和地区各大眼科中心开展广泛合作。
为进一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广大患者的需求,深圳市眼科医院与深圳市儿童医院联合成立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诊疗中心,8月27日大会举行了揭牌仪式。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视觉康复分会会长、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张国明表示,未来医院将携手深圳市儿童医院开展密切合作,为深圳及周边地区RB患儿提供国际化的诊疗服务,RB国际诊疗中心将开展筛查、全身化疗、局部动脉化疗、局部治疗等综合疗法,助力全国RB诊疗水平的提升。会议上各专家进行精彩RB治疗方式分享、围术期管理和指南解读。
深圳地区ROP防治模式成熟
建立小儿视力残疾临床康复前移运行体系
ROP是以视网膜缺血、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为特点,发生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一种不可逆的视网膜病变,一旦错失早期治疗机会,将会给患儿造成不可逆盲。深圳市每年出生的早产儿数量约有2万人,其中有10%的早产儿会发生ROP,大约有5%至18%的患儿会因此失明。
深圳市眼科医院最早在深圳开展ROP筛查工作,自2003年起,在张国明教授的领导下,医院联合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率先在广东省内开展ROP筛查、防治工作,填补深圳市ROP的规范筛查与综合治疗的空白;并于2018年正式成立了“深圳市ROP防治合作联盟”,合作单位已达33家,形成了国内特有的“深圳地区ROP防治模式”。20年来,这一防治工作已对两万例高危早产儿进行了ROP筛查,成功救治和减少了1500多例盲童。2004年至2021年ROP发病率从12%降至9%,重症ROP发病率从5%降至3%,实现了深圳地区ROP零致盲。
张国明副院长在会议中指出,深圳市眼科医院在“ROP防治体系应用”和“深圳市低视力康复体系建设项目”基础上建设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小儿视力残疾临床康复前移运行体系,通过早期筛查、早期干预与治疗帮助患儿疗获得良好视力。同时,有效地将治疗效果不佳或视力残疾等有视觉康复需求的群体康复前移,无缝衔接到视觉康复阶段,提供全程、全面、高质量的视觉康复服务,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儿童视障康复效果,还助力其回归社会,进行正常的教育与生活。
学习班学员培训中
本次大会多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全国眼科、新生儿科专家和各地学者进行病例的学术问题交流,共同探讨小儿眼底病诊疗方法,并开展新生儿致盲性遗传眼底病诊治进展及遗传咨询学习班,深圳市眼科医院小儿眼底病团队的专家为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医院的学员进行ROP筛查及诊疗实用技术现场培训。
深眼医宣
(完)